禅心文苑
禅堂听雨
发布日期:2013-10-21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查看次数:457 次

        大觉禅寺的禅房是木制的,四周有洁净清透的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外面雅致的竹林。每天晚上6点半左右,宗学师父会去行禅、打坐。一些居士、寄居的游客也会跟随前往禅房。行禅的音乐是《寒山钟声》,一听我就很是喜欢。今年夏天刚刚去过了寒山寺、房间里挂着那幅字也刚好是枫桥夜泊。

       我没有接触过禅宗或者佛教,只是今年看了一些宗教类的书籍。隐隐之间,也许因为是东方人的缘故,又没有西方游学的经历,自小偶尔触及到的宗教相关的也大多是与佛教有关,故而对佛教天然亲近。在此,我想表达的是,宗教最终都是归一,无孰好孰坏,孰轻孰重,不过是一条通往自性清净的道路。

        在去往九华山之前,我一直想要去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可以呆一阵。去年到了成都,错过了峨眉。想必是自己的机缘未到,佛门还未开启。听说大觉禅寺大概是去年,也是秋天的时候,看见朋友拍回来的一隅一景竟是如此熟悉,一直想要去,但是一直没有出发。直到今年10月,心灵几乎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召唤,直奔禅寺。安徽虽然不远,但是去往大觉禅寺的路途却不那么简单,大巴只能把我放在五溪,而后又要坐公交到九华山,再坐大巴到九华街,然后是再转车。似乎比以往去任何一个远方都要难以到达,即便如此,我内心非常坚定我可以找到它。在落日的余晖打在寺庙的院落里,我终于看到了它的容颜:大觉禅寺!寺院里的人正在做晚课,刚结束的那一刻,我看见菩萨就莽撞的进去拜了。有些拘谨,有些忐忑,可是又很是欢喜这里的清静和无处不在的佛性的安宁。我想住下来,我要看看朝霞照耀在禅堂的样子,听听夜半虫鸣的清幽。很多人来九华山都是旅游,拜肉身菩萨,我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呆在大觉禅寺,感受这里的生活方式。

        演彻师父说最近房间很紧张,让我打个电话给宗学师父。那时候,宗学师父正在会客。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会客,于是四处转转:傍晚后山呈现漂亮的云朵,佛香袅袅,“香云”二字脱口而出。往里走,看见了喜欢的书房,才发现有一批人和宗学师父在聊天。我像一只突兀的小松鼠,站在门口看着,宗学师父轻声说:进来吧。往后想想,这简单的三个字对我而言是富有极深寓意的禅机的。

        宗学师父曾在佛源老和尚等一些高僧大德那里学习佛法,我还是最后从南京的师兄常醒那里得知的。我的意思是,我知道宗学师父很厉害,但是,真正让我觉得内心完全臣服于他,认定他为我唯一的上师的理由是:他那么朴实而平凡。那种安宁的气氛会给来到大觉禅寺的每一个人有一种心灵归家的感觉。那是一种灵魂觉醒的状态下,无法用过多语言表达的感受。每一个敏感的灵魂都可以感受到师父的气场。“开悟”二字,在我呆在师父身边时似乎领会了它的意义,师父存在的状态就是开悟者的状态。每一个人在他身边都可以感受到内心渐渐生长起来的喜乐。有个人,一直在说:师父好年轻哦!师父很自然的笑起来,并没有说什么。无论年长年少,来到他身边,似乎都变成了他的孩子。他偶尔皱起的眉头,有真正的慈悲,他说:我看你们都是很可怜的!如果换了任何一个人说这句话,至少我会感觉:你比我更可怜!我的心性以往的孤傲,在他面前照见的一览无余。甚至,我还想过要创造自己的信仰。那种在生命面前毫不谦卑的姿态,自然是会受到惩罚和折损。

        在大觉禅寺的每一天都去上了早课。每到凌晨四点,房顶的小动物都会起来快速跑动,不知道是它们也起来上早课还是在唤醒人们上早课。关于读经这件事,很多人都会觉得就那样啊呀啊呀的读经会有什么用呢?求佛和学佛是两种不同的心境。求佛的人,想通过一些途径享得福报,无法得到最终的解脱。学佛的人,是借助佛教里的方法修自性,得自在。但是,学佛不一定是需要很有学识的人才可通达,虽然佛教是一门无比广博而浩瀚的学问,它奇妙在心性清明单纯的人可以透过自性直了成佛。而大多数人,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既不谦虚修行,又内心早就浸染,最终还是会缠绕烦恼。宗学师父,三言两语就启发了我内在深深的自省。

         禅宗主张在生活中修行。关注每一个当下,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远离烦恼。很多人一听到某人学佛的,就觉得这个人迷信、走火入魔、神神叨叨。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佛教徒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令世人是怕了的。在大觉禅寺接触到的一些居士,有一些是早年追随密宗,后来又学禅宗。很多人交流,身边有的佛教徒都已经脱离生活变得怪异了。有一个人说,身边的一个佛教徒每次吃饭都要吃别人剩下的。宗学师父说过一句话,我记得很牢,并且深符我意:如果学佛学得你变得很辛苦,那便是偏了。

        内心的皈依,需要机缘。当你的自我还是很强大毫不示弱的时候,你对世界的一切都是抵抗者的姿态。也许,是“烦恼”“痛苦”还没有把你打到最底端,换句话说,你还没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痛苦,什么是无常。等心灵体会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便会知道人终其一生是孤苦无依的。信仰,是心灵的归宿。它让你正视生命本身。“佛者,觉也。感悟生命,随缘自在。”这句话是宗学师父送给我的,简单几个字,却有深深的内涵。而在生活中修得那种境界恰恰又需要很多很多的积累。

        以往,知道心灵需要修行,却不知道该如何修,只知道看看书,出去走走。事实上,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可以修行。生活中做到行禅、打坐、观息就马上可以感受到心性的一个变化:不那么急了,杂念变少了。宗学师父是这样教我们的,而我这里也是这样写的,对,就那么简单,可是又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做呢,又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做的时候不仅仅觉得这是一种努力,而感受到生命本就需要这些呢?

        在大觉禅寺的最后一个晚上,宗学师父有事没有在寺内,那天下了一整天的细雨。白天,与宗学师父对面碰到,他打了一把很大的黄色的老式伞,我说:师父,你的伞好大!师父笑了笑:佛法无边。可是,临走那天清晨做完早课,演彻师傅问我:下那么大的雨,你怎么不打伞?我却稀里呼噜的说:我有帽子,而且离得近。惯常人的眼光是无法放遥远的,其实也是:佛法无边而已。那天到了晚上,雨竟然大了起来。我看禅房的灯一直没亮,到了时间便自己去了。燃起一支香,打开音乐,独自行禅。窗外的竹林打雨的声音,风吹树叶晃动的声音成了细密的音乐,许是我行禅定力不够,我只是享受了它的形式。禅堂的空旷,似乎连接到了整个世界的空旷,但是,在大觉禅寺,那种孤独不再疼痛,有一种美在里面。在黑板上写了“禅堂听雨”几个字,却最终也不知道听到了什么,可是,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里面静静的感受,静静的听。

         几个朋友看见我发了关于大觉禅寺的文字图片,都对那个地方好奇起来。那是一个吃素斋的地方,吃饭不讲话的地方,吃完自己洗碗,最好还是帮助洗菜碗的地方。那是一个安静的地方,那是一个可以每天喝泉水的地方,那是一个真正出家人在修行的地方。去南京与师父告别前,雨下得更大了,我看着窗外熙攘的人群和梧桐渐黄的秋色内心渐渐起了不自信,便说:师父,只在寺内度过了短暂的数日,稍作喘息,便又要步入万丈红尘中去了。师父很轻微的说了句:“关键还是在你的心”。

       想我尘缘那么重,是注定要在这俗世生活里好好修的。那么,不仅仅是我,还有刚好看到这些字的你,愿离烦恼,得自在。       

                                                                                                                                                                       

                                                                                                2013年10月10日 耀清于虫鸣星稀夜